近年来,永顺县坚决落实“五级书记”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要求,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,在新征程中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。
强责任,发挥机制保障力。建立健全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中心工作机制,明确工作任务,倒逼责任落实,确保民生保障和普惠性政策精准精细落实到位。坚持县级领导包乡镇、后盾单位包村、工作队员驻村、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机制,县委书记、县长等41名县级领导带头下沉一线,开展调研督导,协调解决各类问题。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,成立由分管县级领导牵头抓总、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具体负责的11个专项工作组,加强汇报衔接,政策执行,实现无缝对接。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,严格落实驻村管理办法和驻村帮扶工作,每季度实地督查303个村社区,实现督导指导全覆盖。建立激励关怀机制,落实健康体检、各类保险等待遇,足额保障驻村工作经费,提高驻村工作补贴。
强队伍,提升一线战斗力。建强领导班子,以乡村振兴工作实效为重要标准,把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推到一线,择优配备具有一线工作经历的1名博士生、9名硕士研究生担任领导职务,1名干部获全国满意的公务员称号。结合干部能力提升年,扎实推进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工作,开设乡风文明、基层治理、安全生产、大数据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课程,集中培训农业产业、文化旅游等专业干部2760人次。常态化组织机关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践锻炼,永顺--衡阳互派12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,28名年轻干部在振兴一线“蹲苗”,105名公务员充实到基层一线。加大引进和培养农村急需紧缺各类人才力度,新引进州级以上卫生、教育高级职称人才6人和分批分层培养7578名本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,继福玉米技术中心成为湘西州唯一入选省“芙蓉计划”创新项目,5人入选湘西州第二届“武陵人才”。
强堡垒,增强组织辐射力。认真开展乡镇、村社区换届后“回头看”,及时调整不胜任、不合格村社区“两委”成员21人,动态培养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812人。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,对全县所有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“诊查”,2个重点关注乡镇、6个重点关注村社区、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均已摘帽晋位。全面落实303个村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“三个清单”,“一门式”服务事项办理达72万余件,完成全县所有村社区挂牌清理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与“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”主题党日活动充分结合,组织党员讲“微党课”、看教育片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组建各类宣讲队伍327支,开展“院坝小讲堂”等系列宣传教育实践活动800余场次。深入开展“党建引领、助力千企”行动,聚合20多家职能部门开展“三单一评”组团服务,助力企业实现党建强、发展强,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两新力量。
强治理,提升干群凝聚力。充分发挥村(居)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桥梁纽带作用,采取村“两委”成员分片联组、村(居)民代表联户的方式,8423名村(居)民代表联系服务10.26万余户群众。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共建共治暨“五进小区”基层治理,140余家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2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形成“党建联盟”。以红色精神为底蕴,23个乡镇成立红色文明乡风志愿宣讲队、服务队、实践队69支,建立健全村规民约、村民理事会等“一约五会一队”,落实农村党员、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,引领乡村精神风尚。全面推进党建引领矛盾纠纷化解“三二一”工作法,全县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明显上升,村社区调解的矛盾纠纷占全县总数80%以上,先后获评“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”和“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”称号。实施村级集体经济“消薄攻坚”行动,围绕县域九大特色产业,通过“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的合作方式,助推集体经济全产业链发展,带动20.5万名群众稳定增收,党群联系更加紧密。